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
部门动态
与时间赛跑的“护心人”——记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孙磊
时间:2025-08-20来源:点击:

早晨8点,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里,一个高大的身影正俯身倾听患者的心音。他戴着黑框眼镜,脖子上套着听诊器,胸牌上写着“医务处副处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合肥八院胸痛中心主任孙磊”。

“大爷,您恢复得不错,再观察两天就能顺利出院了!”他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又快步走向下一张病床,白大褂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像是在与时间赛跑的节拍。

从“重症尖兵”到“心内专家”

走出校园,走进医院,孙磊曾怀揣一个朴素的梦想:让患者的痛苦更少一点。

2008年,刚入职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孙磊,一头扎进了重症医学领域。十年深耕,让孙磊练就了一身“硬本领”——无论多复杂的重症,他总能快速找到症结。2018年,医院心血管内科亟需骨干,孙磊毫不犹豫接下重担。“心内科是‘生死战场’,心梗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几分钟,容不得半点迟疑。”为了尽快掌握心脏介入技术,他在中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完成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介入一年期诊疗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白天跟着专家上手术台,晚上对着手术视频反复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了全院首个能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治疗的医生,一次次在导管室里“打通”患者的生命通道。

合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合肥市医学会心脏重症分会第一届会员会委员、合肥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巢湖市健康巡讲专家、巢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沉甸甸的头衔和荣誉背后,是孙磊对学术前沿的孜孜以求。但他最在意的,还是患者口中那句“孙医生,有你在我放心”。

胸痛中心里的“生死时速”

今年7月底的一天,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接到通知,120急救车正转运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患者合并慢心率低血压休克,情况危急。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孙磊下达指令:绕行急诊科,绕行CCU病房(双绕行),入院后直接送达导管室。当闭塞的冠状动脉成功开通时,时钟显示仅过去40多分钟。“这次的成功救治,D-W时间(患者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比国家标准(90分钟)快了近一半!”孙磊欣慰地笑了。

这样的“生死时速”,在孙磊担任胸痛中心主任后成了常态。2023年接手胸痛中心以来,他不断改进救治流程,打通多学科协作“壁垒”,把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导管室等核心科室力量拧成“一股绳”。“每一分钟都关系着患者的心肌存活。救治时间越短,对患者心肌的损伤越小。”孙磊说。

微信群里的“远程医生”

“孙主任,麻烦看看这个患者的心电图,活动后心慌加重有1个月了。”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盛玉保的消息刚发到微信群,孙磊就秒回了消息:“建议住院做造影检查。”

这个近300人的微信群,是孙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桥梁”。作为医务处副处长,他不仅每年带队到基层开展义诊,还牵头建立了医共体远程服务群,覆盖巢湖市多个乡镇卫生院。“基层患者看病不方便,我们就把‘专家门诊’搬到线上。”孙磊说,群里每天会安排一名当班医生,只要看到基层医生发来的患者信息,他和当班医生总会第一时间回复,哪怕是深夜或周末。

除了远程会诊,孙磊还经常到基层卫生院“传帮带”——手把手教医生看心电图、分析病情,组织业务培训,甚至把骨干医生请到医院心内科进修。“基层医生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帮他们把‘防线’筑得更牢。”孙磊说,看到基层医生能快速识别急症、及时转诊,他比自己救了患者还开心。

从24岁到41岁,孙磊把人生最美好的17年,都献给了基层医疗事业。谈及医师节,孙磊说,自己没有什么心愿,只希望能继续守好患者的“心门”,让更多人远离心脏疾病的威胁。

夕阳西下,孙磊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望向病房的方向,那里的灯光依旧明亮——就像他心中的那份初心,17年来从未熄灭。

记者 周晓梅 文/图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
部门动态
与时间赛跑的“护心人”——记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孙磊
时间:2025-08-20 16:50:09来源:点击:

早晨8点,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里,一个高大的身影正俯身倾听患者的心音。他戴着黑框眼镜,脖子上套着听诊器,胸牌上写着“医务处副处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合肥八院胸痛中心主任孙磊”。

“大爷,您恢复得不错,再观察两天就能顺利出院了!”他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又快步走向下一张病床,白大褂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像是在与时间赛跑的节拍。

从“重症尖兵”到“心内专家”

走出校园,走进医院,孙磊曾怀揣一个朴素的梦想:让患者的痛苦更少一点。

2008年,刚入职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孙磊,一头扎进了重症医学领域。十年深耕,让孙磊练就了一身“硬本领”——无论多复杂的重症,他总能快速找到症结。2018年,医院心血管内科亟需骨干,孙磊毫不犹豫接下重担。“心内科是‘生死战场’,心梗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几分钟,容不得半点迟疑。”为了尽快掌握心脏介入技术,他在中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完成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介入一年期诊疗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白天跟着专家上手术台,晚上对着手术视频反复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了全院首个能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治疗的医生,一次次在导管室里“打通”患者的生命通道。

合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合肥市医学会心脏重症分会第一届会员会委员、合肥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巢湖市健康巡讲专家、巢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沉甸甸的头衔和荣誉背后,是孙磊对学术前沿的孜孜以求。但他最在意的,还是患者口中那句“孙医生,有你在我放心”。

胸痛中心里的“生死时速”

今年7月底的一天,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接到通知,120急救车正转运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患者合并慢心率低血压休克,情况危急。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孙磊下达指令:绕行急诊科,绕行CCU病房(双绕行),入院后直接送达导管室。当闭塞的冠状动脉成功开通时,时钟显示仅过去40多分钟。“这次的成功救治,D-W时间(患者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比国家标准(90分钟)快了近一半!”孙磊欣慰地笑了。

这样的“生死时速”,在孙磊担任胸痛中心主任后成了常态。2023年接手胸痛中心以来,他不断改进救治流程,打通多学科协作“壁垒”,把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导管室等核心科室力量拧成“一股绳”。“每一分钟都关系着患者的心肌存活。救治时间越短,对患者心肌的损伤越小。”孙磊说。

微信群里的“远程医生”

“孙主任,麻烦看看这个患者的心电图,活动后心慌加重有1个月了。”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盛玉保的消息刚发到微信群,孙磊就秒回了消息:“建议住院做造影检查。”

这个近300人的微信群,是孙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桥梁”。作为医务处副处长,他不仅每年带队到基层开展义诊,还牵头建立了医共体远程服务群,覆盖巢湖市多个乡镇卫生院。“基层患者看病不方便,我们就把‘专家门诊’搬到线上。”孙磊说,群里每天会安排一名当班医生,只要看到基层医生发来的患者信息,他和当班医生总会第一时间回复,哪怕是深夜或周末。

除了远程会诊,孙磊还经常到基层卫生院“传帮带”——手把手教医生看心电图、分析病情,组织业务培训,甚至把骨干医生请到医院心内科进修。“基层医生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帮他们把‘防线’筑得更牢。”孙磊说,看到基层医生能快速识别急症、及时转诊,他比自己救了患者还开心。

从24岁到41岁,孙磊把人生最美好的17年,都献给了基层医疗事业。谈及医师节,孙磊说,自己没有什么心愿,只希望能继续守好患者的“心门”,让更多人远离心脏疾病的威胁。

夕阳西下,孙磊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望向病房的方向,那里的灯光依旧明亮——就像他心中的那份初心,17年来从未熄灭。

记者 周晓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