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这洗洁精,一分钱没花,全靠积分换的!”“现在不管为村里做什么事,都能攒积分换东西,‘大家’搞好了‘小家’也得实惠,双赢!”近日,在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太和村办事大厅内,几位村民拿着刚兑换的生活用品,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村里的“文明积分制”。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小积分激发大能量
过去,乡村治理常面临“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烔炀镇太和村通过“文明积分制”,将村民的日常行为与积分奖励挂钩,把无形的精神文明建设,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激励。
走进太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白色的展架上,洗衣粉、风扇、卫生纸、牙膏、洁厕液等生活用品整齐排列,每层都清晰标注着“积分兑换区”和对应分值:60-74分可兑换纸杯、肥皂、牙膏;75-89分能换洁厕液、洗洁精、玻璃杯;90分以上可兑换卫生纸、洗衣液等价值更高的物品。“要是一年积分能攒到200分,还能额外再领一袋洗衣粉!”村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张雨晨介绍,“这些东西不用花一分钱,全靠村民用‘文明行为’来换。”
积分怎么来:善行义举来“加分”
“参加森林防火能加分,村里哪户有需要帮忙的,我们去帮把手,也能加分。”村民陈万清一边展示自己的积分卡,一边解释。
据了解,太和村结合村情实际和村规民约,设定了详细的积分指标,涵盖遵纪守法、日常巡逻、森林防火、移风易俗等多个方面。每月,由村干部会同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村民小组组长,根据村民的实际表现进行汇总计分。积分兑换的物品虽小却实用,村民们也更加注重自身行为规范。
随着“积分制”的实行,太和村也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有人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有人自觉劝阻红白事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推行积分制以来,群众参与度很高,归属感也增强了。”太和村党委书记李家华欣慰地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家的参与度,同时把积分兑换区的商品种类和数量进行扩容,丰富品类,确保积分兑换‘不断档’、治理活力‘不掉线’。”
记者 周晓梅 文图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